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易学 > 易学生态

易学与生态环境:为柳树正名(王兴玺)

时间:2018-07-24  作者:南阳周易文化研究会

为柳树正名

           (南阳周易文化研究会 王兴玺)

2018-07-26  

一、为阳宅周围种植柳树正名

1、柳树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景观树。

主要用于园林观赏,小区,园林,学校,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盛开时,树枝展向柳树四方,使庭院青条片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实为美化庭院之理想树种。柳树也是人们乘凉的工具之一,尤其是在夏天人们乘凉的好去处,这时候硕大的柳树荫下是人们独一无二的选择。 春天,柳树是最为迷人、最为“潇洒”的树木,也是千百年来诗人和作家们颂扬不已的题材之一。

古代诗人给予极高的评价和颂扬,留下了优美的绝篇佳句。如赏析:

《独柳》【唐】杜牧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五月水边柳》【唐】崔护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当代文人墨客咏柳已成为人们赏柳的佳美绝唱:

文曰:杨柳是春天最传神的信物,用清澈的眼神凝望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爱杨柳,借“柳” 抒情。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美好情感的常见意象,蕴含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如:《诗经》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象一幅风景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通过对生机勃勃的景物描写,向人们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李白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借“闻折柳”表达自己思念故乡的深厚情感。”

“春天,柳叶发出嫩绿的小芽儿,娇滴滴的,一幅神气的模样,风一吹,柳树的枝条就随风飘舞,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荡秋千,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路边密密麻麻的柳树,好像亲朋好友,手拉着手,站在一起,永不分离。”

2、“折杨柳”是古代社会生活中最有格调的风俗之一

有人从“柳”谐音“留”上分析,认为“折柳”是挽留的意思。折柳送别与古人的辟邪诉求也有密切的关系对远行亲友最好的祝语是“一路平安”,但路途艰险,难免会遇到麻烦古人认为这是邪气侵扰,路鬼作祟辟邪驱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带上辟邪物桃枝、柳枝等在古人眼里皆具驱鬼功能,南北朝已有插柳辟邪风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柳》引《术》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所以,送别时折柳寓意很明白,就是祝远行人路上平平安安。又说折桃枝不用于成人单独出行,而用于带孩子出行,古人迷信“鬼畏桃也”,认为桃枝对孩子的保护功能比柳枝好。《诗经·小雅》中有一首《采薇》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代文人墨客对于柳树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吟赋。

“折柳送别”流行于汉代,记录汉代都城长安和畿辅地区地理状况的古籍《三辅黄图》记载:“灞桥在长安城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当时送人一般送至灞桥分手,其情其景往往令人肝肠寸断,所以《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这样的说法:“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为‘销魂桥’。”

南北朝时期,“折杨柳”之俗已风行各地,南方与北方都出现了以“折杨柳”为题目的诗文。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有《折杨柳》:“杨柳乱成丝, 攀折上春时……”在北朝,则有《折杨柳歌》(其一):“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隋唐时期,“折柳相送”已成为古代中国文人赠别的普遍现象。其中有一首作者不详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因为折柳相送盛行,在当年送别最集中的灞桥,附近的柳树条都被随手折光了。因为无法折到长柳枝,唐诗人孟郊《横吹曲辞·折杨柳》诗中只好解释道:“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为此,白居易《杨柳枝词八首》(其七)呼吁:“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3、柳树具有高贵的品格。

柳树的寓意柳树因其顽强的生命力、适应能力和柳树的形象特点,所以柳树被人们得到广泛的赞美和肯定,并赋予很深的寓意。把植物文化作为一种寓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柳树几乎都是倒垂着柳枝,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温柔、含蓄、修养、涵养、谦逊等伟大的品格;从柳树的适应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来看如一幅对联说得好:“有意栽花花不,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树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刚毅、坚强、顽强、不屈不挠的、坚韧的伟大精神毛泽东《七律).送瘟神》: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大多柳树都是立春前后发芽吐绿,寓意为:人们的事业、前程生机勃勃、生机盎然、春光无限。所以人们只要看到柳树发芽吐绿,就知道春天来了。沉舟侧畔千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寓意非常深刻。

4、柳树为人们提供了天然的中药食材。

中医认为柳枝叶和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柳花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花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柳树叶子是可以食用的,采摘柳树嫩叶用开水淖后,可以凉拌食用;也可以用嫩柳叶冲茶饮用

5、房前屋后植树有讲究。

一般房前植树需要属性为阳的树,不宜高达;屋后植树属阴的树宜高大按照树木五行来讲,柳树五行性质为水木,属阴,宜种植在屋后。将阴生树置于北面,阳生树置于南面,或阴生树置于阳生树之下,这样互相搭配,正是体现“阴阳合则生”的规律。按照中国住宅的习惯坐向,为坐北向南,或坐西向东,等;这与太阳运转的规律有关,以及住宅四季日照时间有关。有些花草树木根据住宅位置安排,如“影壁墙上爬山虎,金银菊花门窗前”;有些则从审美情趣出发,如“前兰后桂庭牡丹,迎门松竹梅耐寒”;有些则属于心理需求,如门前植柳、槐、枣,乃取其谐音“流”、“怀”、“早”,“珍珠玛瑙流入门,怀有财宝和金银,早生贵子早得福,天伦之乐惠家人”。但又有忌讳的说法,无论在阳宅的前面或后面种植柳树,一说是柳树不结籽,若种植于院房后,还恐妨害感应得这人家无子嗣后代。一说柳与“流”谐音,屋后植柳,有金钱财宝流出之嫌财气会从后门溜走。而为什么用溜而不用留呢;再说阳宅坐山方位还有墙和窗户等作为靠山。这种认为只是心理上的片面认识和要求而已。

6、柳树具有镇凶辟邪功用。

柳树常用于园林观赏,小区,园林,学校,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其于水池或溪流边。古人早应用柳树于住宅周围镇凶辟邪的作用。

有些风俗主要是反映在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禁忌,因为古人对什么事情都有个吉祥的期盼,所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了许多禁忌。据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这一俗信,乃后人的一种求吉心理,也是一种极不科学的说教,而且是对柳树极其不公平的应用,我们今日理应摒弃“前不栽桑“的说法另论;“院中不栽鬼拍手”,乃是为了安静,尚有一点环境文化的道理。后不栽柳一说是柳树不结籽,若种植院前房后,还恐妨害感应得这人家也无子嗣后代。一说有些地方的人们在举办丧事时,使用柳树枝作为“丧棒”“引魂幡”;以及在金穴定向时选用柳树枝作为定向柱标。以此就认为在阳宅周围种植柳树是不吉利的。事实刚好相反,柳树枝具有镇邪避凶的功能和作用,正因为如此才会在阴宅和阴事中使用,以使故人能够顺利进入天堂,不受“鬼魔”骚扰。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在大柳树下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人们插柳,说是替他"招魂"。

清明节男女头上戴柳、车马轿上插柳是为了踏青迎春,象征吉利,"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说的就是这回事。插柳在重庆则别有传说: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近重庆时,一妇女抱长男而逃,丢幼男于不顾。张使人问其故,女答曰:"长男为别人委托,幼男是我亲生,我不能为要自家儿子而丢掉人家儿子"。张听后倍受感动,遂对她说:"义军不杀百姓,不用逃跑、害怕"。并顺手折一柳枝交给她。让她通知乡亲们:"门前插柳,说明不是贪官污吏,决不相害"。所以,重庆家家插柳,沿习至今,还有一条街叫"杨柳街"。清明节部分地区就有在自家大门上插上杨柳枝的习俗。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7、观世音菩萨手中持净瓶和杨柳枝。

据说净水可以消除人们心头的怒火;杨柳柔软象征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杨柳可以除灾治病,古代人们认为杨柳枝可以消灾除病;在千手观音的四十二个大手臂中,就有一个手执杨柳枝。若身患疾病之人,手执杨柳枝诵念真言,就可消灾去病。净瓶,欲称甘露瓶,其中的净水又称甘露,从这个名称就可知道,瓶中甘露可以播洒幸福,它有祈求幸福的寓意;如看电视中百姓求雨,观世音菩萨显灵时将手中的杨柳枝一挥,就会大雨如注,解决百姓的缺水荒。瓶中净水,可以消除人们心头的无名怒火,以及心理压抑、烦恼等。

二、柳树的价值

柳树,又称杨柳,是一类植物的总称,柳树种类多,容易 杂交。杂种生长势和适应性强,易无性繁殖,可从天然或人工杂种群体内选择,通过无性繁殖,获得优良无性系品种;另外,也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获取大量优质树苗。以园林观赏为主的育种,应重点改良其枝叶及树形,提高抗污染、耐修剪整形的能力。 

主要用于园林观赏,小区,园林,学校,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盛开时,树枝展向柳树四方,使庭院青条片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实为美化庭院之理想树种。

柳树也是人们乘凉的工具之一,尤其是在夏天的午后,人们三三两两的去找乘凉的好去处,这时候硕大的柳树荫下是人们独一无二的选择。 

1、植物学史

名称来源

柳树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种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柳树的得名源自柳树的木头作业法。木材至今仍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材料,古代工具简陋,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而用伐取两寸来粗的树枝则比较方便。因此,先民所用木材主要是两寸来粗的枝干。在长期使用中,人们会发现,柳树伐过枝干后,茬口处能够萌生新枝条,而且新枝通直,更利于使用。在我国乡土树种中,柳树萌枝能力最突出。因此便形成了对柳树的头木作业,在一定高度截去树冠,促进新枝萌生,每隔几年伐取枝条利用。头木作业的结果是保留树干,以便持续利用枝条。这就柳树得名的所在。“柳”字与“留”字读音相同,“柳树”就是“留树”,表示保留树干以便再次利用的一类树。

插柳文化

"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插柳"和"折柳"都是我国的民俗。每年立春之后的寒食节,家家户户门前插柳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在大柳树下。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人们插柳,说是替他"招魂"。

清明节男女头上戴柳、车马轿上插柳还有一说,是为了踏青迎春,象征吉利,"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说的就是这回事。插柳在重庆则别有一番传说: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近重庆时,一妇女抱长男而逃,丢幼男于不顾。张使人问其故,女答曰:"长男为别人委托,幼男是我亲生,我不能为要自家儿子而丢掉人家儿子"。张听后倍受感动,遂对她说:"义军不杀百姓,不用逃跑、害怕"。并顺手折一柳枝交给她。让她通知乡亲们:"门前插柳,说明不是贪官污吏,决不相害"。所以,重庆家家插柳,沿习至今,还有一条街叫"杨柳街"。

"插柳""折柳"有三重含义: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汉代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