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易学 > 易学生态

论建筑生态危机及其防治的五行对策

时间:2018-04-18  作者:南阳周易文化研究会

略论建筑生态危机及其防治的五行对策

重庆市生态农业研究所兼职教授。丁 润 生

摘要 在分析揭示目前建筑业出现楼市泡沫、质量差事故多以及严重污染等生态危机后,简介全球生态巨系统及其五行关系。以周易哲学为指导并从五行说的角度,提出了整体上多角度全方位地防治建筑生态危机的五行对策和举措。

 1、引言 问题的提出

 1.1建筑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也是生态大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子系统。笔者于十一年前曾撰文《略论全球生态系统的五行关系》[1],其中的工交城镇等子系统,主要就是建筑子系统。按国家1983年有关规定,建筑业不仅包括土木工程营造,还包括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以及各类勘察设计与工程筹建机构等[2]。故本文所讨论的建筑并不局限于房地产开发。

 1.2建筑有何危机 近几年我国竣工的商品房面积每年约5亿m2,商品房销售额超过房地产开发总投资;房屋单价以每年两位数的百分点上涨[3],超过GDP增长率。各种媒体充斥着售房的广告,以及各种“炒房团”排队抢购的盛况。似很热闹。今年人民银行四次加息,提高房贷按揭利率,仍不能抑制房价涨势。看来经济效益很好,何来危机呢?

 英语Crisis首义为“转折”,次义为“危机”。生态危机(Ecocrisis)不看重经济效益(只承认这是重要的基础),却更侧重生态效益。生态效益“从本质上反映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自然机制有效运行,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控制机能正常发挥”[4]。建筑业的生态危机主要指在生态系统中自我调控缺失,乃致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衡。目前我国建筑业的生态效益差,影响到民众的住、行等生存活动的安危,已到了需要进行转折——改革调整的重要关头。由于生态效益或危机一般比起经济现象要滞后,故在当前火热的楼市中不易觉察。但是在许多方面已经逐渐在凸现出来:

 1.2.1楼市存在泡沫,多数人买不起房,少数人在炒房。孙中山提出“耕者有其田”;新加坡实行“居者有其房”,人均住房面积为我国几倍。我国民众大都也想住得宽敞一些。但是“买不起房”和“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已成为人们当前压顶的“三座大山”。如果说上学是为了发展前途提高生活质量,而居住和健康则是关系到民众当下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和权利,《易·系辞上四》强调:“生生之谓易”,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表明易学实际上是有关生命的哲学。《易·系辞上四》在论述“乾是以大生焉”,“坤是以广生焉”时又说:“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据晚清“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解读为:“天道生生,人道存存”。[5]即认为应该按照“天人合一”的易理,无论天道与人道都极其重视人的生存。而生态危机则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存,遑论发展了。据近报载,北京有位年收入12万元的“白领”(约相当于部级高官或“长江学者”的工资),按揭贷款100多万元,买了一套100m2住宅。在20年内每月要扣去他工资5600元,剩下的四千多元除去交税,供养三四个人吃穿尚可,但要再买车也不行了。而全国城镇居民200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745元。[3]约当那位“白领”一个月的收入。可见至少70%以上的民众买不起现价的商品房或经适房。而少数炒房的人,大部分已有了足够的住房,主要是为了房价升值或保值。实际上我国的房价与中等收入者平均工资的比值,已大大超过国外。美国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4%,房价比去年下跌3.2%。我国高价楼市的泡沫比股市更多更大。一旦崩盘,可能引发银行挤兑、通货膨胀等危机,使低收入群体生存更加艰难。

 1.2.2建筑质量差、事故多。开发商大都只顾追求利润、快运转、赶工期,导致各类建筑较普遍地存在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等掺假伪劣现象。加之材料差和员工素质低,质量不合格工程越来越多。以住宅为例,新房存在漏水、漏电、墙体开裂、阳台倾斜等问题的不少,使居住者缺乏安全感。加之,建材(含装修家具等)中常含甲醛苯类等致癌物或其它毒物,危害人的中枢神经和肝肾等内脏,可引起免疫功能失调、头晕、胸闷以及骨髓造血机能障碍,乃至白血病等危及居民生命的疾病。据重庆市最近检查发现床头柜等家具含甲醛超标的过半数,有的超标5倍。路桥工程的质量问题尤为突出。据桥梁专家、工程院士陈肇元、范立础等称,2000年我国22万多座公路桥中61.6%分布在技术标准低、运行能力差的县乡公路上。已发现9597座危桥,每年需要维修费38亿元,只有8亿元到位[6]。从而经常引发垮桥事故。例如几年前重庆綦江县建成不久的“彩虹桥”垮塌,死亡数十人;今年8月初湖南凤凰县新建拱桥在拆脚手架时垮塌死亡上百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赶工“献礼”。近年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约10万,万车死亡率超过国外多倍。除了车况差之外,道路设计和工程质量差都是重要原因。

 1.2.3建筑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建筑既是能耗大户又是污染大户。全国每年生产和耗费水泥12亿吨[3],]需要剥落千百个山头坡地。调拌混泥土还要掺和几倍的砂子、碎石,也要开挖大量河滩乃至掏空河床。这些沙石泥土堆积工地多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粉尘飞扬,随风污染,是造成城市迷雾阴霾的主要原因,也是北京等地出现沙尘暴的重要祸源之一。城乡各地为建筑服务的砖瓦窑、石灰窑以及小煤窑等遍地开花,不仅造成大气污染,而且还要毁坏良田,剥落植被,导致水土流失。近年暴雨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增多,往往与建筑大量挖取沙土石料有关。在建筑物和建材生产过程中都要耗费大量的清水,而排放出的则全是污水,其中含有甲醛、石灰和苯类等毒物,使江河湖水污染加剧。大量建筑材料堆积在市郊区县成为垃圾山,也是污染的重要源头。至于因建筑引起的间接污染,如大城市高楼林立引发“热岛效应”;市政工程“拉链式”地对路面开膛破肚造成脏乱差和交通堵塞;汽车集中排放尾气污染等更是所在多有。由于温室效应致使气候异常。如重庆市去年夏秋气温高达40℃约40多天,今夏洪水淹没几个城镇,灾难百年少见。据重庆市气象局(台)专家称,是由于大气环流异常所致[7]。而“异常”之处主要在于2006年三峡大坝竣工。原来长江三峡是大气环流经过的重要通道之一,如今竖立起近200m高大坝和600km长的大水库,正如毛泽东《游泳词》预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怎能不引发气流异常的灾害性天气!

 以上可见,从建筑的房地产楼市泡沫加剧两极分化,工程质量差危及民众生命安全,以及建筑业造成的各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表明:尽管建筑业目前经济效益不错,但它的社会效益不佳,生态效益更差。这些严峻的事实表明:建筑业不但开始出现了生态危机的苗头,而且已经在破坏生态平衡,有的地方甚至积重难返。如同《易·坤·文言》所说:“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我们必须见霜防冰,亡羊补牢。从整个生态大系统全局考虑防治建筑生态危机。还须运用易学和五行说来指导和防治生态失衡。

 2.全球、全国生态系统及其五行关系

 2.1.全球生态系统(The Earth Ecosystem)简介 它是由地球生物圈、大气圈“人——社会——自然”复合组成的生态巨系统。它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地,又是现代大生产系统本质特征的体现。[1]笔者还曾在[1]中论证过全球生态巨系统是个五行系统,它的五个子系统是土地(含微生物等“分解者”)、建筑(含城镇工交等“消耗者”)、水系(含地表地下水和云雾中水气等)、植物(含森林草庄稼等“生产者”)和人(含畜禽等“消费者”)。它们分别地对应于土、金、水、木、火五行。五行并非五种单纯的元素,而是五类互相生发制约的功能与结构,能够相互作用协调系统的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

 2.2.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系统 全国或地区的范围内,也可以建构类似于全球生态巨系统那样的五行生态系统。其五个子系统的要素与五行对应也基本相同,并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的规模较小,并要服从全球生态巨系统的整体变化和要求。比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现近百年间全球地表气温上升0.74℃,由人类活动引起。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气温还可能再升高1.1℃—6.4℃,将引发更多更大的生态灾难[8]。从而要求世界各国减少CO2、SO2等的排放,以缓解“温室效应”。也许气温少许升高对于靠近北极的某些国家或地区影响不大,暂时可能有益少害,但是从全球大局着眼,各国各地区的生态系统都必须服从全球生态巨系统的变化要求。否则全球气温不断升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2.3.生态系统的五行生克关系

如右图1.所示:图中外围顺时针旋转的实箭线表示各子系统间五行相生顺序所形成的周期回路。即有:土(地等)→金(建筑等)→水(水系等)→木(植物等)→火(人畜等)→土(地等)。内层顺时针的虚箭线则表示子系统间五行相克顺序所形成的周期回路。即有:土(地等)→水(水等)→火(人畜等)→金(建筑等)→木(植物等)→土(地等)。当人们顺应五行生态规律行事,做到互补和谐生克有序就会形成土地丰厚→建筑繁荣→水系和洁→林茂粮足→人畜适度→土地更美的良性循环,生态效益不断增加。否则,人若倒行逆施,就有可能导致粮少林缺→人饥畜少→土地荒废→建筑衰败→水旱污染→人少畜灭的恶性循环,生态效益不断下降。

 

图一 生态系统五行关系示意图

3、防治建筑生态危机的五行对策Ⅵ

由2可见,为避免生态危机,必须树立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生态生产力观,把生态视为生产力之父,生态效益是人类的最高效益[9]。这与易学重视生命和生存状态的观点基本一致。由此,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认清我国建筑生态危机的严重性与后果。同时还应当从建筑在整个生态大系统中的五行位置和关系等方面来全面考察综合防治。通常认为预防具有超前性与主动性;而“治”则有滞后性与被动性。“治”虽有“治标”与“治本”之分,“治本”却多与预防有关。故应当“以防为主,标本兼治”,从生态大系统整体上来综合治理建筑生态危机;并且要用周易哲学和五行学说来指导和研究实施以下五个方面的防治对策,即五行对策。

 3.1“惜土以生金” 主要指爱惜土地节约土地来缓解建筑生态失衡。据五行相生序“土能生金”,但若“土”的功能不足也生不出“金”。据有关资料,我国2005年尚存耕地约18.3亿亩,近两年又占用近千万亩,离18亿亩这条红线只有2000多万亩。[10]若再按前几年那样每年四五百万亩的高速度征用地,四五年后就可能突破红线,危及粮棉基地。为此,必须大力压缩建筑征用地的计划,尽可能少占或不占用耕地。特别是要从上到下制止和削减那些与民众生存无关的楼堂馆所宫厦等建设。另方面,还要挖掘潜力,充分利用闲置征地及城郊农民集体房宅地。据报载北京四环路目前的商品房价已超过万元/㎡,而附近农民集体地上兴建质量相近的住宅房价却低于3000元/㎡,但却被有关方面斥为“非法建筑”,威胁要“拆除”,更不许出售。有人买了也没有产权。可见,商品房价高出集体地建房价数倍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经过政府和开发商转卖后升值。炒房的实质变成了炒土地大变其味。为了缓解民众买不起高价商品房的困难,同时也为增加失地农民的收入。今后应当尽快地立法规定公正评估地价,保证农民获取地价“大头”,实行公开化操作招标,以杜绝腐败;并且允许农民在郊区集体地上盖房出售拥有产权。

 3.2“控火以保金” 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五行定位为“火”,尤其掌握公权的官员们和房地产开发商们对定位于金行的建筑业兴衰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普通民众对于维护建筑和环境生态安全也都有责任。故人们对于自己的思想行为应当严格要求和控制。

 3.2.1人人应有对生态安全的忧患意识 《易·系辞下五》:“君子安而不亡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即要求大家“居安思危”、“居存惧亡”、“居治防乱”。《易·否》还指出:“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要看到我国不但经济底子薄弱,生态状况也相当脆弱,就像系在桑树上的草绳那样经不起折腾。1中揭示的建筑生态危机就在眼前,并非危言耸听。目前我国经济上GDP每年递增10%,几年就可以翻番。若再继续垄断地价,不到二十年的楼房也拆了重盖,房地产升值还将更高更快。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落后面貌,仅靠GDP、GNP增值都远不够,还须在增进生态效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向先进国家学习,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要在住房、私车等享受方面去跟发达国家攀比。不要幻想在几十年内就能赶超人家几百年发展的历程。目前即便是中产阶层者也不宜为购买别墅和汽车而去当“房奴”、“车奴”,更不要去炒房;低收入者争取能住经适房或廉租房。大家都要“乐天知命而不忧”《易·系辞上三》,爱护建筑环境,减少污染,共同努力逐步增加住房面积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生态效益。

 3.2.2政府官员们除了忧患意识外,还应该具有《易·系辞上八》要求“吉凶与民同患”的精神。在近年各地发生洪水、垮桥、塌矿等生态灾难中,已有少数的领导干部亲临第一线与灾民同甘共苦获得好评。做到“权为民所用”似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做到“权为民所授”,把自己真正看作“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这就要求他们在制定市政建设、道路交通和房地产开发等规划与政策过程中,必须广泛征求底层民众的意见,设身处地为弱势群体着想,倾听他们的要求和建议。不要好大喜功、贪大求详,修建什么“第一高楼”、“第一广场”。更不要为显示政绩去搞什么“首长工程”、“面子工程”,随意压缩工期赶进度,其结果往往会粗制滥造,导致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

 3.2.3建筑开发商及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和生态效益的直接负责人,对于防治建筑生态危机应负更大的责任。除了忧患意识、与民同患之外,还须按《易·小畜》要求“富以其邻”,“不独富也”。搞房地产开发和建筑公司是要赚钱。十几年来他们已经赚了大钱,不少人成了亿万富翁。但是钱要大家赚,饭要大家吃,房要大家住。即自己要活也得让别人生活,而且要做到和谐相处,不要搞欺压农民工和野蛮拆迁等破坏生态效益的恶行。如果大气都受到污染,富翁们也不能成天坐在吸氧机旁边;饮水都污染了,他们也不能只喝矿泉水,说不定矿泉水也会变质。为了防治建筑生态危机,他们还必须精心谋划,创新设计(如推行常温建筑等),选用合格建材,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可能地降低房价和减少污染。这些都要求他们多投入、少获取,利润适可而止,这也合乎易道中庸的要求。

 3.3“强木反制金”借助植物子系统(木)的能量来抑制建筑(金)生态危害。按生态顺序,通常是金要克木,例如每年我国建筑要消耗上千万m3木材,砍伐大量森林,容易破坏水土保持,增加荒漠沙地。靠进口木材也会影响他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为了治本还得从根源上增强植物系统(木)的结构和功能,使之能够反克制约“金”。比如把一部分建筑利润投入种植速生丰产林和防风挡沙林等项目,既可以为建筑业的长远发展准备材料,又可以起到减少污染、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作用。目前我国森林覆盖国土面积只占13%,比起日本的70%和俄国的30%差得很远。[11]森林资源贫乏薄弱。但以往国人尚认识不足,存在不少浪费现象。如吉林省江源县为修8Km“致富路”竟毁林四万株。不仅建筑工地上可以见到浪费和遗弃的木料,人们生活中使用一次性木竹制品(如筷子等)仍不少。在节约林木资源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日本已研制成功使用100%废纸再生产口用纸。[12]他们吃饭用的筷子却由中国出口。韩国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宁可让高速公路绕弯道。[11]近十年我国还加强了植保营林力量,停止了大江河源头重要林区的砍伐,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等举措。我国耕地中大于25度的坡地近600万公顷极易流失水土,大部分正在重新栽上树木和种草[13]还有甘肃河西走廊和陕北榆林等地,近几年大量栽种沙枣沙柳和胡杨等林木成效显著,既可以固土防风沙,又增强了植物子系统反制建筑生态恶化的力量。

 3.4“和洁水反生金” 按照五行相生顺序为“金生水”,2.3中提到在正常的生态平衡条件下,繁荣的建筑会带来水系的和洁。但目前我国建筑业的过份超前发展却走向了反面,导致了对水系、大气和土地等环境的污染。在五行说中称这种现象为“金多则水浑”。意指“金”多虽能生“水”,却生不出好的水来。1.2.3中初步提及建筑物营造过程中的排放物对水系的污染。而在五行生态系统中的建筑子系统实际上还包括了各类工厂、矿山、车船等。他们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大部分也都排入水系中,因而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局面。据《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称:全国七大水系中有54%的水质监测断面不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即超过一半的江河湖水不能饮用)。全国不洁海域约14.9万Km2,其中严重污染2.9Km2。[3]中国每年缺水700亿吨,688个城市有一半以上长期缺水。[14]又据国家环保总局1999年的调查,我国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1389万吨,酸雨污染约占国土面积30%。[13]现在南方城镇盖房大多数要贴瓷砖以防酸雨,既费工又增加成本。这表明建筑业自身也尝到了污染的苦头。

 我国水系受到污染,缺少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但脏水并不缺少。一旦气候变化,水汽乘巨风下暴雨,流淌集中到某处又会泛滥成灾。五行说称之为“水多则金沉”。今年夏季各地下暴雨山洪(或带泥石流)冲毁许多房屋建筑,以及道路、桥梁和隧道等工程。洪水灌进矿井又成矿难。水退之后,常又容易引发流行传染疫病,导致更大的生态灾害。仅重庆市今年洪灾损失的不完全统计已死亡百余人,伤数百人,各类财物达数十亿元。

 可见水少(小)了不好,水多(大)了也不好,水不洁脏了更不好。只有按照易学的中和之道,保持既和又洁的水系,才能有助于反生金,可有助于建筑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否则,水过多过少及其污染,既令建筑业本身受害,也会破坏整个环境的生态平衡。

3.5“以金治金” 主要指建筑子系统(“金”)内部的生态系统平衡的自我防治和约束机制,即通过它内部要素之间的五行关系互相生克有序,促进系统平衡来防治各种建筑生态危机。

 由于建筑子系统相当复杂庞大,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从横向上看,它可以按照工、交、农、林、水等部门或专业确定要素来建构其五行系统。从纵向上看,它又可以按照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和验收等工序或过程作为要素来建构其五行系统。还可以从建筑风水的角度,围绕以某个微观的建筑物,按照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和定向等要素来建构其五行系统。根据易学和五行说重视人的生存状态的基本原则,建筑风水的各个要素都与“生气”有关。故以下简介建筑风水系统的五行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龙、砂、水、穴、向五要素分别对应于土、金、水、木、火五行。其相生序仍按外围实箭线顺时针向,从寻龙(脉)生发其峦头(砂),再由察砂发现附近的流水,再由观水的来去处选定房址(穴),又由房址的定向返回龙脉。其五行相克序也按内层的虚箭线,从龙脉对水口的制约,到观水的正反背对房址定向的制约,再到房向对左龙右虎等砂的制约,又到察砂对房址的制约,直到房址对于龙脉的制约为其相克回路。通过这些要素间的相生相克、和谐互补,力求达到:龙脉刚健——砂峦秀美——水流曲闭——房址聚气——定向祥和的良性生态循环局面,从而有助于建筑子系统的自我约束和调节其生态平衡。如果违背了自然生存的规律,则可能会出现:病龙残缺——砂峦丑恶——流水反弓——房址死气——定向凶险的恶性循环,乃至触发或加剧建筑子系统的生态危机。

 

图二 建筑风水系统五行关系示意图

 

总起来说,本文首先按照生态学要求,分析和揭示了我国建筑业房地产楼市泡沫加剧两极分化,工程质量差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生态危机。接着在易学和五行说指引下建构各级生态系统及其五行关系。然后再从“惜土以生金”、“控火以保金”、“强木反制金”、“和洁水反生金”及“以金治金”等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讨了统筹防治建筑生态危机的五行对策。大都是从整体上“防治并重、标本兼治”的综合性举措。不仅着眼于当下整治建筑业污染等危害,而且是为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和人类长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润生,略论全球生态系统的五行关系[J]羑里易学(1.8)1996.

  [2]白瑛主编,建筑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P3.

  [3]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N],人民日报,2007、3、1.

  [4]叶谦吉,生态农业[M],重庆出版社,1988、P163.

  [5]张其成主编,易学大辞典[A],华夏出版社,1992、P288.

  [6]参见姚忆江对桥梁工程专家访问记[N],文摘周报,2007、8、30.

  [7]参见重庆市气象局、台专家答新华网记者问[N], 2007、7、23.重庆各报

  [8]丁一江、刘蔚,应对气候变暖中国面临挑战[N],中国环境报2007、6、14.

  [9]刘长明,生态是生产力之父[J],文史哲,2000(3).

  [10]参见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7、3、18.

  [11]沙林,悲凉的残留[N]青年文学,2000(11),转引自《文摘报》2000、11、26.

  [12]日本经济新闻,环保型再生纸必将再露头角[N],2000、11、22,转引自参攷消息,2000、11、25.

  [13]国家环保总局,关于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说明[N],科技日报,2000、6、13.

  [14][德]法兰克福报,中国水利资源严重短缺[N],2000、4、4,转引自参攷消息2000、5、8.

 作者简介:丁润生,男,1933年出生于重庆市。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国际易经科学研究院顾问、重庆市生态农业研究所兼职教授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