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易学 > 易学传媒

【易学讲坛】《周易》学基本知识讲解之一

时间:2013-01-07  作者:王兴玺
《周易》学基本知识讲解一

                                                           (南阳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兴玺)
德国哲学家 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将公元前800年至200年左右的时期称为世界历史的”轴心期时代“,在这个时期里古希腊诞生了《荷马史诗》,诞生了希百莱文化元典,古印度诞生了哲学经典《奥义书》。中国则诞生了《易》、《诗》、《书》、《礼》、《春秋》、以及《论语》、《老子》等诸子百家的经典,在这些经典中只有《周易》是由系统的卦爻符号与阐释性文字构成的。在先秦典籍中,只有《周易》为儒家尊为”六经之首“,为道家尊为”三玄之一“。《周易》对汉代以后的政治、伦理、宗教、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中医学、历法、天文学、音律学、哲学等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一、《周易》创作的内容

《周易》含《易经》《易传》两部分。《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诸经之首(周易、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之一。《《周易。经》计六十四卦,384爻,共24070字。《易经》包括八卦,重卦,卦辞,爻辞,为易有主体, 故称为经。《易传》包括《文言》 ;《彖传》上下二篇;《象传》上下二篇;《系辞传》上下二篇,;《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凡十篇,旨在解释《周易。经》文大义,犹如“经”之羽翼,又称“十翼”。皆为阐述《易经》而作,故曰传。《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由卦辞、彖辞、象辞、爻辞等共960条文辞组成,其中爻辞386条。加上《乾》、《坤》卦文言,共987 条文辞。

二、《周易》创作的时代

《周易。系辞下》以为八卦的作者是伏羲,似属较早的传说。《周易。系辞下》:“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班固《汉书。律历志》:“伏羲画八卦。”古人多主此说。六十四重卦始于何人,唐以前有四种说法:魏晋时期王弼以为伏羲重卦,东汉郑玄以为神农重卦,孙盛以为夏禹重卦,司马迁以为文王重卦。《史记。周本纪》记述:文王囚羑里,“盖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卦爻辞的作者,唐以前有两种说法:一说以为卦爻辞是周文王所作;二以为卦辞文王所作,爻辞周公所作(《周易正义。序》)。《易传》的作者,唐孔颖达疏:“其《彖》《象》等《十翼》之辞,以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异论。”直至宋欧阳修撰《易童子问》才第一次对孔子作《十翼》提出疑问。

    从先秦到北宋初的易学研究当推司马迁的论断,《史记。周本纪》:“西伯…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日者列传》:“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艺文志》:“《易》道深也,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而近年来大陆考古学界对商周甲骨文、陶文、金文的一些原先未解的“奇字”进行了探研,发现这些奇字即商周时期以数字形式刻写的八卦、六十四卦符号(数字卦),因而认为《易》筮时代至少上推至商代。

   据《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十有四。”郑玄《易论》:“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山海经》:“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说明周代以前既有与《周易》相类似的筮书《连山》《归藏》。据推测,《连山》可能是以艮卦为首卦,艮为山;《归藏》可能是以坤卦为首卦,坤为地,主藏。可以说八卦的出现和六十四卦的创成,应当在西周以前的颇为远古的年代,古人称其作者为伏羲、神农、夏禹之“圣人”。《易经》卦形体系完整,卦爻辞文完备,时当为商朝灭亡,周朝鼎盛之际,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易传》创作时代当在春秋战国之间,作者当属孔子及其弟子们。《周易》经传创作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之间的漫长过程,是“人更多手,时历多世”的作品。

汉代学者出于便利研习的目的,将经、传编参合本而为之《周易》,影响至今。

三、《周易》创作的阶段

   《周易。经》的创作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阴阳概念的产生,八卦的创立,重卦并撰成卦爻辞。易卦都是由阴阳两爻(-- 、—)组成,阴阳概念的形成是古代人们通过对宇宙万物矛盾现象的直接观察而得出的,天地、男女、昼夜、炎凉、上下、胜负等,几乎生活环境中的一切现象都体现着普遍的、相对的矛盾。根据这种直观的、朴素的观察,古人把宇宙间变化万端、纷纭复杂的事物抽象概括为阴阳两大属性,用两种符号来表示。我国历代的考古学家、易学家把阴阳符号推测为龟卜兆纹的演化,或为男女生殖器的象征,或古代用于占筮的两种竹节象形,或取自上古时代“结绳”有结与无结的形态等。在此基础上古人以阴阳符号为爻,每三爻重叠成为一卦,而成八卦。八卦名称为:乾、坤、震、坎、艮、巽、离、兑。卦形(先天)如图示:

               

八卦取象已经从阴阳二爻对事物的广泛象征,发展到对自然界八种基本物质的具体象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性质与自然现象,象征世界的无限变化与往复循环。八种基本物质展示:

       

随着易学的发展八卦扩展增益为六十四卦,亦分别象征宇宙诸多自然物象,喻示万变物情,拟取人间事理。因此古人创立八卦的思维过程体现了观察万物,观物取象的创作特征。所观之物是自然界、人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所取之象是模拟这些事物演化成为有象征意义的卦象。例如晋卦(象曰:明出地上)。卦形是离上坤下,拟取太阳从东方大地升起这一现象,说明事物处于上进成长的发展规律,因此《晋》者进长。相对明夷卦(象曰:明入地中)。卦形是坤上离下,拟取太阳从西方大地落下这一现象,说明事物处于由光明转向黑暗之时的变化情状。晋卦和明夷卦在卦序中排列第35、36卦位,为翻卦。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每一爻也各具其象,卦爻辞的表现形式是“假象喻意”,拟取人们生活中习以见常的物象,通过文字具体表述,使卦形、爻形内涵的象征旨趣更加鲜明生动。各卦的卦辞与爻辞在相互联系中揭示了该卦所隐含的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消亡的哲理。六十四卦相承相受,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示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事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四、《周易》创作的意义

古人凡著一书,必重于立其名义。

“周”:一指周代。《周易正义。序》云:“神农一曰连山氏,也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即《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今陕西岐山县)。------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二指“周”字义取“周普”(周遍、周流、周密之意。“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易正义。序》引东汉郑玄释《周礼》曰:“《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易”:(一):以象形为“蜥蜴”,以其能十二时变色,故假借为“变易。”(二):“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从日下月,取日月更迭,交相变易为说。按此说,《易》本日月两合以象宇宙,它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汉语中“容易”一词许缘此而来,凡事容于《易》,便找到了体察该事物的理论依据,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如此处理事物就“容易”了。《易》,天地万物无所不容,无所不能阐释。(三):《周易乾凿度》:“‘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含有简易(执简驭繁)、变易(穷究事物变化)、不易(永恒不变)之意。“意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穴,不烦不饶,澹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四):易有变易、交易、反易(即虞翻之反对)、对易(虞翻之旁通)、移易(即荀爽之升降)等五义。(清初毛奇龄《仲氏易》)(五)、据殷代甲骨文“易”字 : 字形象征“日出”,上部是初升的太阳,中间弧线示海的水平面或山的轮廓线,下三斜线是太阳的光彩。谓“日出”象征阴阳的变化大义主于“变易”。(六)、《周易。系辞上传》:“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下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易”之谓“变易”。

五、 《周易》创作的价值

《周易》的价值是由其性质来决定的,历史上多有争论。《周易》的卦形、卦爻辞创成之后,其最突出的效用是占筮。无论《周礼》谓“太卜掌《三易》之法”,还是《左传》《国语》所载诸多《易》筮史例,都足以印证这一事实。山东大学刘大钧教授《周易概论》讲:“归根到底,周易是一部筮书。”宋代朱熹说:“易本卜筮之书。”但古代的占筮往往与政治大事密切相关,天子、诸侯的政治、军事措施,有时必须取决于卜官的占筮结果。而在占筮的过程中事实上影响人们思想、左右人们行动的关键因素是《周易》所表现的丰富的哲学内涵。如果抽掉了《周易》的哲学意义,其书必不可能被历代上层统治阶级奉为“圣典”。有史以来古今中外的史学家、易学家、哲学家都不曾抹煞其《周易》的哲学意义,从阴阳观念的产生,爻画符号作为《周易》学的象征基础,以至于独具体系的六十四卦成编,《周易》的哲学意义已显示出奇异的思想光华,以至于影响到中国几千年来的各个领域的文化发展。《易传》明确指出“易”是“天人之学”,是“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因此,《周易》不仅是卜筮书,而且是一本哲学书、历史书、科学书,万世经典,为群经之首。

(一)、从整体角度看,六十四卦是六十四种事物、现象的组合,一一预示着特定环境、条件下处事方法、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等。如《乾》卦   象征“天”,喻示“刚健”气质的发展规律。《坤》卦  象征“地”,喻示“柔顺”气质的客观功用。《屯》卦象征“初生”,喻示事物草创之际艰难而发展的情状。《蒙》卦  象征“蒙昧”,喻示事物蒙稚之时“启蒙发智”的道理。六十四卦的旨趣在于共同贯穿会通,而成为对自然、社会、人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并反映着颇为丰富的哲学意义。

(二)、六十四卦各卦六爻之间在义理上的联系十分明显,而这种联系正是某种事物、现象的变动、发展规律的象征性表露,是一卦哲学内涵的具体反映。《师》卦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蓄众。”象征兵众(全民皆兵),阐明用兵的规律。初六爻“师出以律,否臧凶”。处下为用兵之始象,爻辞告诫兵众出发要用法律、号令来约束,军纪不良必有凶险。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赐命”。阳刚处中上应六五,为率兵主帅之象,君王多次给予奖赏,告戒持中不偏才能出师成功。六三“师或舆尸,凶”,处下卦之上,阴柔失正,为力微任重,贪功冒进,出师失利。六四“师左次,无咎”。处上卦之下,柔顺得正,用兵谨慎,兵众撤退暂守,避免了危险。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六五柔中居尊,为有德之君,慎于用兵。田中有禽兽,利于捕猎;委任刚正长者统帅兵众没有凶险;如果委任无德小人必将败仗载尸而归,凶险。故择将用兵要谨慎适时,受持正固。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六爻柔居卦终,为班师归来之象,君主颁发命令,论功行赏,赐侯封臣,但是小人不可重用。《师》卦六爻从出兵到收兵归来,展示了用兵的要旨,贯穿一体,相互联系的本质意义。六爻辞呼应了卦辞之总义:“师:贞,丈人吉,无咎”。卦象爻象皆从胜败、进退、利弊、得失的种种喻象,反映出《易》者古代的朴素的辩证的军事思想。“师出以律”,也是古代建立法规制度的最早起源,《中国法制史》既有此述。

(三)、六十四卦卦义体现的哲理突出的反映着事物的对立面矛盾转化的变动规律。如《泰》卦   《否》卦  ,象征通泰与否闭的对立转化,有成语“太极否来”即来自于此。《损》卦   《益》卦    象征减损和增益的对立统一,有辞“损上益下”、“损下益上”。即使在一卦爻象中也喻示着对立统一哲理,各卦的上爻多喻物极必反的意旨。

(四)、综合分析六十四卦的内容,反映着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意识形态各方面领域的多方面认识。如《同人》卦  ,是对“天下和同”的理想追求;《革》卦  ,含藏着“革除弊政”的愿望;《家人》 《归妹》卦 ,表述对家庭结构、男婚女嫁问题的思考,反映作者的伦理思想。《节》卦 ,喻示节制观念;《贲》卦  ,阐明质朴主张;反映人们的经济思想。《讼》卦  《夬》卦 ,关于争讼和决除邪恶问题的表述,具有法理思想。《周易》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纷繁复杂,却集中体现着统一的哲学原理:阴阳变化的规律 。六十四卦的哲学原理,都是通过象征形式表现出来。其卦形、爻形,以及相应的卦辞、爻辞,均是特定的象征,卦爻符号暗动拟示,卦爻辞以文描述,二者相互依存,融会贯通,共同喻示诸卦诸爻的象征义理。王弼曰“触类可为其象,合意可为其征”。

(五)《周易》思想的归纳可谓六点:政治思想(治理社会理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乾坤为本的宇宙生成说、天人合一观点)、朴素辩证法思想(阴阳对立统一矛盾规律)、唯物主义认识论(事物运动变化规律)、道德伦理思想(家庭、男女、父子、君臣关系)、社会进化的历史观(如革故鼎新、同人大有)。占筮为表,哲学为里。《周易》原始的占筮意义,仅仅是古人对六十四卦义理的一方面运用;《周易》的象征是其哲学内容的基本表现形式;贯穿全书的反映事物对立、运动、变化规律的思想,则是六十四卦哲理的根本核心。

六、《周易》创作的流派

从先秦两汉到现当代的三千多年来,《周易》研究的历史是漫长的,易学流派及其著书繁杂众多。从研究的宏观范围来讲,要以“象数”、“义理”两派为主。“象数派”的正宗学说,见于汉儒以《易》象(卦象)、《易》数(阴阳奇偶之数)为解《易》途径,既切占筮之用,又发《易》理深蕴。“义理派”主于阐明《周易》的哲学意义。当代学者研究《周易》注重于运用科学理论,从新的角度阐发易理。史学家从史学角度探讨《周易》的史料价值;哲学家从循环论和辩证法的角度探讨《周易》的哲学意义;自然科学家从自然科学角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历学、医学、量子力学、生物遗传学等)探讨《周易》与诸学科原理的相通之处,有探讨《周易》经传发展历史的,等等。《周易》原本象数,发为义理,研究易学当以义理为主干,外此而旁及者如涉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乃至当代科学之说,皆为附枝。“要以经解画,以传解经;合则是,而离则非”。(《重定周易费氏学》)要掌握象征规律,溶象数、义理于一炉,较完整的挖掘《周易》的内在思想。居易俟命,与时偕行,尤学《易》之准则。人生时而泰,即是“飞龙在天”,也不必喜,时过则亢矣。时而否,即是“潜龙勿用”,也不必忧,时及则舍矣。无论讲人事,还是讲事理;无论义理,还是象数,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本源,都要“与时偕行”。

总之,《易经》是由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为结构框架,融入中华民族在太古时代观察天地变化、人事变迁,探索总结古人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文化结晶,运用抽象的符号进行排列,推衍阴阳变化之道,来说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展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明文化的精华萃取,博大精深,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是中医产生发展的基础学术;是原始哲学辩证法的起源;是中国象数术产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六十四卦是计算机语言二进制的初始语言,德国杰出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六十四卦符号与二进制原理完全吻合。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发现太极图阴阳符号竟是量子力学互补性原理、并协原理的形象说明,特选定太极图作为族徽图案。美国当代物理学家卡普拉认为卦象符号具有通过变化产生动态模式的观念,与现代物理中的S矩阵理论最为接近。是中国乃至世界人类生活和行为的一种哲学理论。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