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易学 > 易学研究

解说《春牛图》(王兴玺)

时间:2022-01-12  作者:南阳周易文化研究会
一、2022壬寅年《春牛图》

2022壬寅年纳音金箔金。立春时间2022-02-04(正月初四日),壬寅年壬寅月戊子日4时50分35秒,戊子日纳音霹雳火。按照传统习俗,立春日贴《春牛图》,实际在春节期间人们就已经购得《春牛图》以张贴。

【春牛】身高四尺,长八尺,尾长一尺二寸。头黄,身黑,腹红;角黄,耳黄,尾黄;胫黑,蹄红。尾左摆;口开。笼头黑色,用麻编制。牛钩索用桑柘木。踏板悬门左扇。

【芒神】身高三尺六寸五分,面如老人像。黄衣青腰带。平梳两髻,左髻在耳前,右髻在耳后。罨耳全戴,揭起左边。鞋裤俱无。鞭杖用柳枝,长二尺四寸,五色苎结。芒神赤脚,与牛并立,站在牛左侧。            


二、壬寅年《春牛图》诗解

【诗曰】壬寅之岁兆何似,生人气运于斯始。三时不害农无忧,八造收成女更喜。梁稻丰盈积满仓,蚕桑茂盛恒成市。人民薄海庆升平,六畜所争遭横死。

(一)、“壬寅之岁兆何似”。【解】(1)、兆,指 古代占验吉凶时灼龟甲所成的裂纹,卜兆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预示未来的吉凶。《说文》“兆卜,灼龟拆也”;《史记》“卜之龟,卦兆得大横”。(2)、似,指类像,似是而非,表示不确定。诗句说“进入壬寅之年又会出现何种预兆呢”。

(二)、“生人气运于斯始”。【解】(1)、生人指生活中的众人,民众。(2)、气运即年运,命运,气数。语出北宋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三国魏.曹植《节游赋》“感气运之和顺,乐时泽之有成”。(3)、斯,文言连词,谓之于是。诗句说“壬寅年的到来,于是就有该年的运势,天下随之彰显气运盛衰”。知气运,方懂尽人力。或未雨绸缪,或悬崖勒马。知其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道理,方知安之若素,豁达处世。

(三)、“三时不害农无忧”。【解】三时,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节。《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杜预注“三时,春、夏、秋”。唐元稹 《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说明三时代表春夏秋三季,播植逢时不错失良机,则不会发生病虫害,没有自然灾害,没有利益损害,农业收成好而不用农民忧心。但是唯独没有提及冬季,为全诗埋下了一个伏笔,所以冬季可能预示有事发生。今“三时无害”亦指各个行业不可错失良机,大力发展经济,不然则会造成忧患之痛。

(四)、“八造收成女更喜”。【解】造,指农作物收成的次数,也指农作物收成之多。但是提示“八造”,而不是十全十造,这就警示我们不可忘乎所以,要居安思危。以八卦意义论则代表万事万物,八个方位之象,寓意其国家全境各地方之各行各业,都处于丰收景象,男女皆大欢喜。“女更喜”,代表妇女更有喜事,请接着看下句“喜”的什么。

(五)、“梁稻丰盈积满仓”。【解】梁稻,指梁黍,水稻,农作物的总称。古今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问题,粮食丰收盈积满仓,人们丰衣足食,处处呈现五谷丰登景象。今释国家经过一番挫折之后,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复苏快捷稳健,处处呈现大好的局面。

(六)、“蚕桑茂盛恒成市”。【解】古人重视棉花和蚕桑生产,茂盛说明是物品丰富充盈,也是经济市场活跃。“恒成市”,说明经济发展上升,市场稳定,物品丰富,充满活力。妇女是家庭的内管,主管,家中有粮,心里不慌;袋中有钱,脚踏实地。收入多了,自然心情舒畅,喜气洋洋,所以“女更喜”,迎合了上句诗意。

(七)、“人民薄海庆升平”。【解】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人民都在欢庆丰收,一派歌舞升平景象,所有人都很开心。联想到2020“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国家经历了新冠疫情和美国的商战。2021辛丑年“太岁辛丑年,疾病稍纷纷”,“辛丑牛为首,高低甚可怜”;由于国家采取积极的应对调整措施,使“可怜”的新冠疫情在我国得以转机,夏季全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并未使国人弯腰,在“高低”多领域与美国等敌对国家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高低甚可怜”变成了“江山如此多娇”。2022壬寅年“春夏承甘润,秋冬处处通”;预示一切灾难和忧虑都该结束了,经济发展转入良性循环,各种改革转型尽付民意,国人共庆成功和丰收之喜悦,薄海同欢。另“薄海”,洪兴祖补注“薄,迫也,逼近之意”。《吴都赋》“倾薮薄”。刘注曰“薄,不入之丛也”。引伸凡相迫皆曰薄,如外薄四海皆是。此句连接下句,今释“薄海”一词预示台海局势可能发生大的变化,两岸的形势会更加复杂。

(八)、“六畜(蓄)所争遭横死”。【解】接上句喜庆的同时,又出现争斗而横死的局面。(三)至(七)诗句写三时丰收景象,此句则写争斗之战,诗句转换之快确实令人匪夷所思。问题是为什么争斗?经查阅不同文本,有文写“六蓄”,有文写“六畜”,蓄和畜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兴玺只能结合上句从两个方面予以解释。

(1)、按照“六畜”而言。六畜指古人所豢养的动物,以马、牛、羊、鸡、犬、猪六种牲畜为主。今泛指动物。《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汉郑玄注:“六畜,六牲也”。横死,指因自杀、被害或意外事故而死亡;一般形容死的很突然,很快,很不甘心等。诗句中讲为“六畜所争”,谁为六畜所争斗而遭受横死之灾。既然人们为丰收而“庆升平”,怎么又来一句为“六畜所争”而“遭横死”呢。联想到上句“三时不害农无忧”,春夏秋三时季节无事,冬季又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局,从而造成人们的争斗而无治。假如是天下的养殖业都出现瘟疫,或豢养的六畜不多等其他问题,在古代局部地区发生争斗是可能的,因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乏为生计而发生争斗到横死的地步,因为大家都遭受到重创。但是对于现代国人而言,即是发生六畜传染病,国家和地方定会采取断然措施,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决不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人民生活安全,更不会发生为六畜争斗的事件。同时也提示我们要善待动物,不要滥捕杀戮,要顺应大自然的生存,要有善心和爱心,要相信善恶有报的真理。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六畜充庖,常理也。然杀之过当,则为恶业”。
(2)、按照“六蓄”而言。《说文》“蓄,积也”。《广雅》“蓄,聚也”。《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今亦可扩展为财务、经济、贸易、流通行业之意。(三)至(七)叙述了农业的丰收,自然国人口袋富足,幸福指数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强劲,各个领域发展迅速,但需要常备不懈,居安思危。特别在航天航空、电子通讯、舰船航海、武器装备等工业化水平趋近或超越美欧时,必使敌对国家坐卧不宁,图谋摧垮中国发展的阴谋一天也不会停止,会对我国发动多方面的更深层次的冒险挑衅,甚至突破局部挑起冲突。在台海问题上台湾当局的“莱猪”、“核污染食品”等进入,抗中投美日的策略,势必引起台湾局势动荡,进而迫使“薄海同欢”,“人民薄海庆升平”。正应《孟子·公孙丑上》所论“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间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

(3)、“六蓄”有储蓄和投资之意。知晓来路,方知去处。“横死”是一种严肃的警示,指彻底失利、失败;从时间看是非常快;具有致命性。近几年世界经济低迷,通货膨胀,各种变数难定的问题势必影响我国的发展。提醒人们谨慎花钱,需要防范投资失利,防范利益风险。

 三、《春牛图》寓意

春牛就是土牛,乃是土制的牛。古时于立春前制造土牛,让文武百官在立春祭典中彩杖鞭策,以劝农耕,同时象征春耕的开始。《春牛图》中的牧童就为芒神,又句(gōu)芒神;又谓木神、春神、勾芒。芒神原为朝廷命官,传说是少昊的儿子,是主宰花木谷物生长之神,主宰农业生产之神。《吕氏春秋·孟春》“其帝太皞,其神句芒”。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

《春牛图》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图示有象征农事的春牛图案;上绘牧牛童手持柳枝,鞭牛前行,寓意“鞭春牛”,故称《春牛图》。是中国古时以天干地支五行标注,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农作物收成、范围性疾病流行等因素变化之图鉴。按照六十甲子每年一图,如此循环往复。图中的牛及一个牵牛的芒神,按照一定规则布局,配备不同的尺寸、颜色、位置、动作等,以彰显不同年份的吉凶变化。在左右两旁分别列有诗句,是用于预测当年的大概率吉凶情况。东晋道士许真人所著《增补玉匣记》同时出现《地母经》和《春牛图》,后来的黄历中每年都有编撰。每年《春牛图》配作的诗句常与《地母经》的诗句同时在相关的历书中出现,诗句具有文字意义的相同性,但至今尚无法考证二者出现的历史先后。流传至今在《通胜》(黄历)、年画和日历中均可见到《春牛图》,每年春节传统的《春牛图》不仅年画卖得火,且连银行发行的纪念币、新春贺卡、新年礼物包装上也印有《春牛图》。国内画家每年专门作画《春牛图》,民间艺人有剪纸等作品,使古老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传承。在古代农业社会春牛芒神的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亦反映了人们崇尚吉样,追求如意的一种传统习俗。

自古至今文人书写“春牛”的诗词如:宋.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缘蓑笠青篛。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看乐。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唐.卢肇《谪连州书春牛榜子》:阳和未解逐民忧,雪满群山对白头。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四、《春牛图》特征

按照《说文解字》解释古人流传的颜色属性。金为白色,《说文解字》“白,西方色也”;白色像白雪、白羽样素白的颜色,对应西方的金。水为黑色,《说文解字》“黑,火所熏之色也”;《释名》“黑,晦也”;黑色对应北方之水。木为青色,《说文》“青,东方色也”;五行对应东方木。火为红色,《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释名》“赤,赫也。太阳之色也”;对应南方,五行属火。土为黄色,《说文》“黄,地之色也”;《周易.坤卦文言》“天玄而地黄”;黄色,大地之色彩。《春牛图》依干支五行画颜色,属金为白色,属水为黑色,属木为青色,属火为红色,属土为黄色。

 【附:六十甲子纳音】

(纳音属金日)甲子乙丑海中金,甲午乙未沙中金;庚辰辛巳白蜡金,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寅癸卯金箔金,壬申癸酉剑锋金。

(纳音属木日)戊辰己巳大林木,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寅辛卯松柏木,庚申辛酉石榴木;壬午癸未杨柳木,壬子癸丑桑柘木。

(纳音属水日)甲寅乙卯大溪水,甲申乙酉泉中水;丙子丁丑涧下水,丙午丁未天河水;壬辰癸巳长流水,壬戌癸亥大海水。

(纳音属火日)甲辰乙巳覆灯火,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寅丁卯炉中火,丙申丁酉山下火;戊子己丑霹雳火,戊午己未天上火。

(纳音属土日)丙戌丁亥屋上土,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寅己卯城头土,戊申己酉大驿土;庚子辛丑壁上土,庚午辛未路旁土。

(一)、春牛特征

1、春牛身高四尺,象征一年四季。

2、春牛身长八尺,象征八节,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春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

4、牛尾朝向,“子寅辰午申戌”阳年,尾左摆;“丑卯巳未酉亥”阴年,尾右摆。

5、牛头,代表当年的年干,以立春日干为牛头颜色。如立春日干为甲木,牛头为青色。

6、牛身,代表年支,以立春日支为牛身颜色。如立春日支为午火,牛头为红色。

7、牛腹,代表纳音,以立春日纳音为牛腹颜色。如立春日为癸亥大海水,牛腹为黑色。

8、牛角、牛耳及牛尾代表立春日的日干,以立春日干确定颜色;如立春日干为壬水,牛角、牛耳、牛尾均为黑色。牛颈代表立春日的日支。

9、牛腿,以立春日支确定颜色。如立春日支为子水,牛腿为黑色。

10、牛蹄,代表立春日的纳音,以立春日纳音确定颜色。如立春日为甲辰覆灯火,牛蹄为红色。

11、牛口合,牛尾摆向右边,代表阴年,即“丑卯巳未酉亥”年。牛口开,牛尾摆向左边,代表是阳年,即“子寅辰午申戌”年。

12、牛笼头材质,立春日为四孟日“寅申巳亥”,笼头用麻编制;立春日为四仲日“子午卯酉”,笼头用苎麻,又称野麻编制;立春日为四季日“辰戌丑未”,笼头用丝编制。

13、牛笼头颜色,以立春日支为笼头颜色;如立春日支为子水,笼头为黑色。

14、牛绳代表立春当日的天干,材质代表立春当日的地支。

15、牛钩索,用桑柘木制成。

(二)、芒神特征

1、芒神身高三尺六寸五分,象征农历一年的三百六十五日。

2、芒神相貌年龄以立春年为准,分别代表孟仲季三个阶段。孩年牧童代表逢季年,即辰戌丑未年;壮年牧童代表逢仲年,即子午卯酉年;老年牧童代表逢孟年,即寅申巳亥年。

3、鞭长,鞭为柳枝,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

4、鞭结,以立春为准。立春日为“寅申巳亥”四孟日,用麻绳编制;立春日为“子午卯酉”四仲日,用苎绳编制;立春日为“辰戌丑未”四季日,用丝绳编制。牧童鞭杖的结,因立春日的日支不同而用的材料不同,分别有苎、丝、麻结,所有编绳都用青黄赤白黑等五色染成。

5、芒神衣服颜色。以克制立春日支之支为服色。如立春日为子水,土克水,土为黄色,因此服色为黄色。各年份服色通例:亥子年黄色,寅卯年白色,巳午年黑色,申酉年红色,辰戌丑未年青色。

芒神腰带颜色。腰带用于束身,因此以克制服色之支为腰带色。如上例服色为黄色,黄色为土,木克土,木为青色,因此青色为腰带颜色。亥子日青色,寅卯日红色,巳午日黄色,申酉日黑色,辰戌丑未日白色。

因此通例:亥子日黄衣青腰带;寅卯日白衣红腰带;巳午日黑衣黄腰带;申酉日红衣黑腰带;辰戍丑未日青衣白腰带。

6、芒神与牛并立。如牧童站在牛身中间,当年立春在正月初一前后五日之内,寓意农忙时间正常。

7、芒神站在牛前。当年立春在正月初一前五日之外,寓意农早忙。

8、芒神站在牛后。当年立春在正月初一后五日之外,寓意农晚忙。

9、芒神站在牛左侧。表示当年是阳年,即“子寅辰午申戌”年。

芒神站在牛右侧,表示当年是阴年,即“丑卯巳未酉亥”年。

10、芒神罨耳,俗称耳暖。芒神佩戴耳暖姿态,以立春时辰为准。

凌晨和深夜,气温最低,所以“子、丑”时立春,耳暖戴得最严实。

清晨和入夜,是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点,此时气流相通。因此芒神有揭耳暖的姿势,细分为“寅”时立春,揭开左侧耳暖;“亥”时立春,揭开右侧耳暖。

白天有太阳,气温较高。所以芒神有提耳暖的姿势,细分为“辰午申戌”四阳时立春,用左手提;“卯巳未酉”四阴时立春,用右手提。

11、芒神发髻,以立春日纳音为准。立春日纳音为金,平梳两髻在耳前。立春日纳音为木,平梳两髻在耳后。立春日纳音为水,平梳两髻,左髻在耳后,右髻在耳前。立春日纳音为火,平梳两髻,左髻在耳前,右髻在耳后。立春日纳音为土,平梳两髻在顶直上。

12、芒神鞋裤。芒神赤脚挽裤,表示当年多雨,代表该年多雨水,农民要作好防涝的准备。芒神双足穿草鞋,则代表该年干旱,农民要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如一只脚光着,一只脚穿草鞋,则代表该年雨量适中的好年景,农民要辛勤耕作,勿误农时。芒神头戴草帽,表示当年天气炎热。芒神光头,表示当年天气凉爽。

13、芒神鞋袴和行缠。袴,宽大的裤子;行缠,绑腿布。此以立春日纳音为准。

立春日纳音为金。小腿系有布带,鞋袴俱全。衣襟向左合,腰带头向左飘。

立春日纳音为木。小腿系有布带,鞋袴俱全。衣襟向右合,腰带头向右飘。

立春日纳音为水。小腿系有布带,鞋袴俱全。

立春日纳音为火。绑腿、鞋袴俱无。

立春日纳音为土。身穿袴衣,小腿不系布带,脚不穿鞋。

五、《春牛芒神图》渊源

有关《春牛图》和《地母经》,兴玺查阅《增补玉匣记》、《钦定协纪辨方书》等都有记载。

立春日居于春节前后,乃二十四节气之首,每年约在阳历二月四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民间习俗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命理学中纪年时日的开始。明代王象晋《群芳谱》:"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此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开始解冻,气温缓慢回升,万物萌发,气象更新。我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在万物复苏,大地春回的时刻,人们十分注意不违农时及时耕种。千古以来牛与农业耕作关系十分密切,自然也就围绕牛产生了一些迎春活动。诸如农送寒牛、造春牛、绘春牛、进春牛、买春牛、鞭春牛等活动;其意义都是策励劝导人们春到人间,及时耕作之意。其中"鞭春牛"则是迎春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鞭春必先造土牛,且牛身着色。鞭春牛,又名鞭土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此俗起源甚古。高承《事物纪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古之为农业民族,统治者重视农业,周公制鞭牛之礼完全可信。《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古代农历十二月制造出土牛以送寒气,后于立春造土牛,以劝农耕,“各执彩杖鞭春牛”,象征春耕的开始。汉代鞭春牛已相当流行,《后汉书·礼仪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立春之日,下宽大书曰:‘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从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以后一直沿用下来,宋仁宗颁布《土牛经》(祭奠勾芒神的文书)后,“鞭春牛”之风日益活跃,遍及乡里。由此观之延伸到讲究牛身按天干、地支、纳音配色等习俗,早在宋代之前就已产生了。元《元典章》“依《春牛图》式造作土牛芒神色相施行,其芒神貌像、服色、装束及鞭縻等,亦就年日干支为其设施”。康熙《济南府志·岁时》:“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为小春牛,遍送缙绅家,及门鸣鼓乐以献,谓之‘送春’”。鞭春牛意在策励农耕,明清时期民间有迎土牛、迎农祥、浴蚕种等习俗。民谣云“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三“立春鞭土牛,必备五方之色。宋景佑元年颁《土牛经》,丁度作序。其法以岁之干色为首,支色为身,纳音为腹。以立春日干色为耳、角、尾;支色为胫,纳音色为蹄。至今遵之”。《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七有“造春牛法,日短至,辰日,取土水木于岁德之方。木以桑柘,身尾高下之度,以岁八节四季,日十有二时,踏用府门之扇,左右以岁阴阳,牛口张合,尾左右缴。芒立左右,亦以岁阴阳,以岁干支纳音之五行。三者色,为头身腹色,日三者色,为角身尾,为膝胫,为蹄色。以日支盂春季为笼之素,柳鞭之结,于之麻苎丝。牛鼻中木,曰拘脊子,桑柘为子,以正月中官色为其色也”。可见春牛芒神的形象是依天干地支而制作,遵循一定规矩。天干地支由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构成,各有其色;即金为白色,木为青色,水为黑色,火为红色,土为黄色。根据其相对应或相克关系,决定春牛芒神形象。

古代官方看重立春,有送春牛图,鞭打春牛等活动。清《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在清代各州县的地方官员,立春之日会至城郊祭祀芒神;祭祀毕,将用彩纸扎制的“春牛”打破,牛肚内所装的干果食品,随之抛洒一地,儿童争而食之。鞭春牛是立春节的重要活动,是春耕伊始的标志,最初的鞭春牛可能用的是真牛,后改为土牛;清末时期又改用纸牛,即以竹为骨架,外糊以纸。至清代朝廷都十分重视这一活动,使"立春鞭土牛"更臻于完备,每年六月责成中央掌管天文气象的钦天监,按照年建干支推算,测定次年春牛芒神的颜色及形象,绘图贴说,名日《春牛芒神图》。然后将图下达各省府州县,再由各地方按图样颜色制造出春牛与芒神的偶像,举行鞭牛(亦称打春)的迎春仪式。在省城、省府是由知府主持祭典,县城则由知县主持。制作《春牛芒神图》要求在尺寸规格上充分反映出夏历的特点,把主要内容反映在春牛芒神身上。《象吉通书》记载“洪武八年,钦天监奏降《春牛图式》,礼部案卷通行天下,遵依牛式,校正春牛颜色”。诗曰:“年干为头身属支,纳音为腹不差移。春日天干角耳尾,支为膝胫纳音蹄。阳年牛口开作声,牛尾左缴不须疑。阴年牛口端然合,牛尾右缴与人知”。如春牛身高四尺,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身长八尺,代表立春、春分;立 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主要节气。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月。春牛旁的牧牛童名芒神,《礼·月令》“其神句芒”,也为勾芒,本为古代主管林木之官,后成为神名。芒神身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手提鞭长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个节气等。古人根据春牛芒神的颜色和样式,便可了解节气的早晚,春耕夏耘的先后,预卜年岁的丰欠。如若芒神赤脚则表示今年多雨水;如在芒神头上戴顶红色帽子,则表示今年天旱,等。古代每年腊月卖的一种木板印的《春牛图》,因为上边附带印着三年的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春牛图在国人心目中寓意着丰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它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也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长盛不衰的绘画内容。

六、立春故事

《农家历》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春的头一天叫迎春。清时每逢迎春这天,官府衙门便把纸扎匠人请到大堂前,让他们用竹蔑、麻秆、麦秸等物,绑扎个牛架子,在牛肚子里装上花生、核桃、红枣各种干果,外边糊上黄纸、花纸,名叫春牛。此外还要扎一个赶牛郎,名叫跃阈,让他立在春牛的一旁。立春这天将春牛放在衙前的大街上,知县穿戴整齐,手执皮鞭立在春牛身后。等立春时刻一到,鞭炮齐鸣,知县举起皮鞭照春牛身上甩一下,接着官民齐声高呼“开春吉祥”。知县走后围观的民众便拥过来抢拣春牛肚子里的干果,这就叫打春。据说这种打春的仪式活动,是郭守敬编著《授时历》时传下来的。

公元1276年元军攻下南宋的京城临安,全国统一已成定局。忽必烈下令设立太史局(后改称太史院),负责改革历法,编修元朝自己的历法。郭守敬等人受命创制新历,在编制历书确定节令名称时把“犁春”改为“立春”。他为了纪念跃阈和尚,还特意画了张《春牛图》印在历书的第一页上,在图的旁边写一首犁春歌:“太平盛世歌声稠,开口先唱立春游。跃阈穿着黄褂子,赶着春牛望丰收”。

 编制新历,他们先从观测入手,制作了大量天文观测仪器,有简仪、仰仪、圭表、景仪、侯极仪、玲珑仪等十多种天文仪器。1279年郭守敬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琼崖、北尽铁勒”的广大地区主持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共动用了27个天文台。至1280年12月19日历成,据古语“敬授人时”而得名“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相比,仅仅只差了二十六秒钟。《授时历》同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周期相同,但比现行公历要早三百年。这与现今世界通用的格里历所用值一样,以29.530593日为一月;以一年的1/24作为节气中的一节。它废弃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代任意一年为历元,使计算更为简便和精确。《授时历》在日、月、五星运动的推算中有所谓的“创法五事”。它应用“弧矢割圆术”来处理黄经和赤经、赤纬之间的换算;用招差法推算太阳、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度数,这在我国历法史上是一大进步。此历还给出回归年长度的古大今小变化值,算出日行最速的时间在冬至点,与当时地球过近日点的真日时日相吻合。明朝《大统历》基本还是沿袭《授时历》,《授时历》施行达364年,是我国历史上实行最久的历法。郭守敬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一直为后人铭记,198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以此来纪念郭守敬750周岁的诞辰。

据说郭守敬在编著《授时历》时,为了确定立春的时日,反复测验,生怕不准。因为立春是二十四节的头一节,如果头一节定得不准,其他节气如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等都无法确定。所以为了确定立春,他愁得眉头都拧成个疙瘩。一天郭守敬在街上散步,一边走一边还想着定节气的事。忽听有人唤了一声“郭先生,您有要事压心”?郭守敬抬头看见是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和尚,便笑了笑说“无甚压心之事,多谢师父关照”。说罢抬腿要走,和尚又说“老僧向你推荐一人,定能帮你消愁解虑”。郭守敬心事重重不愿和他多说,摇摇头转身刚要离去,不料那和尚却伸出胳膊挡住他的去路,说道“先生,此人通晓一行大师管天之事,定能助你一臂之力,你若不信贫僧去矣”。说罢转身就走。郭守敬听到“一行”这个法号,顿时感到一震。这一行大师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天文学家,一代高僧,他怎能不知道呢?其实他来到告成以后,也曾多方打问嵩山一带是否有崇敬一行,善研天文的僧道俗人,结果没有找到一个。如今听老和尚讲出“一行大师管天之事”的话来,不免喜出望外,便急忙唤道“长老慢走!请问那位善研一行天文之人,姓甚名谁,现在何处”?和尚说道“此人无姓缺名,诨号‘跃阈’,现住嵩山会善寺,先生若不嫌弃可进山相会”。说罢扬长而去。

第二天,郭守敬乘坐一顶小轿来到嵩山积翠峰下,在会善寺门前下得轿来,见两个小沙弥在门口玩石子儿,便问道“小师父,跃阈师父可在寺内”?小沙弥头也没抬,边玩边说“进山观天去了”。“去山里哪个地方”?“四影崖下”。“距这里有多远路程”?“有轿子坐,走不大你的脚”。郭守敬再问,两个小沙弥就好象聋哑人一样,再不搭话只顾玩耍。他见小沙弥说话有些奇怪,稍一思忖,便叫轿夫把轿子抬回去,自己徒步进山。他爬上好汉坡,沿着羊鼻梁,转了十八弯,三绕九步难,拐过吓掉魂,下了千步梯,总算来到了四影崖。他抬头向上一看只见崖高插云,四处冷冷清清,哪有跃阈和尚?他正在发愁的时候忽然听远处传来伐树劈柴的声音,顺着声音找去见到了个樵夫。他快步上前问道“请问,跃阈大师现在何处”?樵夫说“我进山的时候见他在崖上写字,这会儿不知到哪里去了”。郭守敬朝石崖上一看,上面写着“夏至十八天,冬至当日回”八个大字,一时不解其意,便自言自语地说“这该作何解呢”?樵夫哈哈大笑说“怎么,连这也不懂?夏至后十八天,崖影停伸,白昼开始变短;冬至之日崖影停缩,当日白昼最长。所以此崖名为四影崖”。说罢挑起柴担下山去了,郭守敬还想追问几句,那樵夫已不见踪影。

隔了一天,郭守敬骑马又来到会善寺。他见一个肚大腰粗的胖和尚,坐在门口打盹儿,便上前问道“请问师父,跃阈大师可在寺内”?那胖和尚哼哼唧唧地说“到峻极峰观星象去了”。郭守敬又问“去峻极峰,该走哪条路”?胖和尚慢慢腾腾地说“是路通帝京,乘马你能惊”。话刚说完便打起呼噜来了。他一机灵,叫马童把马牵走,自己徒步朝峻极峰走去。从会善寺到峻极峰,要走四十多里山路,他爬了半天才登上峰顶。可是这里仍旧冷冷清清,还是看不到跃阈大师的影子。他四处寻找,见不远处有一位刨药老人,便上前问道“请问大叔,可曾见到会善寺跃阈大师”?刨药老人答道“日头发火时,他就下山去了”。郭守敬又问“大师说过什么话没有”?刨药老人“他说‘天河南北,娃娃不靠娘睡;天河调角,捞饭豆角;天河东西,该穿冬衣”。郭守敬问“此话作何解释”?刨药老人说“娃娃不靠娘睡,就是说夏天已到;捞饭豆角,自然是秋收时节;该穿冬衣,就不用我再说了”。说罢,转身上另一个山峰去了。

郭守敬第三次去会善寺的时候,既不坐轿,也不骑马,而是独自一人走着来的。当他快要走到寺院门口时,从寺内走出一个清秀和尚,没等郭守敬问话,便开口说道“您就是郭守敬先生吧?跃阈大师说你若找他,请到颖水源头那里去,他在那里‘犁春’呢”。接着又说了里程,指明了方向。郭守敬表示了谢意,便往颖源走去。当他走到源头盆地的时候,看见一个村童,头上留着一撮炮捻发,上衣穿了件黄褂子,赤着脚,扬鞭扶犁正在耕地。郭守敬向那村童深施一礼,说道“清问,您可是跃阈大师”?那村童说“不敢当,跃阈是我的诨号”。郭守敬走上前去,接过他手中的皮鞭说“大师,你扶犁,我赶牛”。二人一边犁地,一边攀谈起来。郭守敬问大师,“这一年二十四节,第一个节气该定何名”?跃阈指着暖洋洋的盆地说“你看冰消雪化,阳气上升,套牛犁春,落下谷种,就定为‘犁春’,你看如何”。郭守敬连忙说“好!好!多谢大师指教”。跃阈笑着说“我已经和你交谈过多次啦”。郭守敬顿时明白了,原来拦路的和尚,打柴的樵夫,刨药的老人,以及眼前犁春的村童,都是会善寺精通天文的一行和尚装扮的。
 

(作于郑州.金泉大厦C坐1707-20220106)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