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易学 > 易学研究

立冬之约(王兴玺)

时间:2021-11-07  作者:王兴玺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外文名Beginning of Winter,代表冬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宋.仇远)。今日兴玺按照易学观点学作一首:“夏秋天无二日晴,冬来地欠一时干。万物归藏逢三己,少阳失火木在泉”。

一、立冬朔源

(一)、按照物候论

1、天地应同行。北斗九星的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者,意开始,建始也,以此为开端;代表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的开始。冬者,终也,四季将尽,寒气初生,树叶黄落,百草枯干,蛰虫潜藏,寂兮寥兮,大自然进入了闭藏休息的状态,故曰“万物收藏也”。草木枯而虫结茧,大树躯干上的年轮又添了一圈。冬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冬虫结茧悬挂于枝柯上的形象。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闭藏收养状态。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

2、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立冬气候由秋季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渐变,一候气温已下降到水面开始结冰的程度,但较大河流中流动的水这时候不会结冰,而浅塘和静止的水就会形成薄的冰层。立冬第二候时气温进一步下降,大地开始封冻,地表会形成一层薄的冻土层,硬的象乌龟壳。立冬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与寒露三候中之第二候为“雀入大水为蛤”,两者皆言“入大水”。寒露入大水的主体是“雀”,雀入大水乃为了“蛤”;立冬入大水的主体是“雉”,雉入大水乃为了“蜃”。雉是一种陆生动物,而不是蛰伏动物不会冬眠,大冬天仍会到处觅食。冬天到第三候时大河两边的滩涂浅塘地到处是冰凌,露出水面的泥土也不再是易陷易沾的泥淖,而是变得硬实有利于鸟雀落脚。同时生活在大河浅滩处的蛤蜊,到立冬时已经长大成熟,已不再是容易被小雀欺负的小蛤蜊,而是可以与鹤相争的大蛤蜊,故曰“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鸟的雉不必担心泥淖会陷住了它的双爪,也不必担心泥水会弄脏弄湿它的羽毛,完全可以放心地去大河浅滩处觅食。雉那有力的双爪,灵敏锋利的尖喙,浅滩中的大蛤蜊正是雉难得的珍馐美味。没有冰,雉难以在浅滩立足,冰太厚又难以捕到水中之物,所以立冬第三候是“雉入大水为蜃”的最佳时机,“雉入大水”的目的是为了捕食大蛤蜊。

3、万物知时节。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分别为四季的开始,皆为古代社会中重要的节日,受到古人特别的重视。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唐《意林》卷一引《隋巢子》“鬼神为四时八节以纪育人”。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历法二十四节气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当旧庭院中残存在枝柯上的叶子被最后一缕秋风吹落的时候,冬天就已经到了。《礼记·月令》云:“是月(孟冬之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礼记·月令》云:“(孟冬之月),命有司曰:‘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过去是农耕社会,人们劳动了一年,从立冬日这一天就象征正式完成农事休息了。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下家人的辛苦,以应天时,同时也使立冬过出了仪式感。在这一天诗仙李白都懒得写诗,他在《立冬》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嘴上说懒写,但手痒还是写了,看来休息并不是不干事,做些喜欢干的事其实是最好的休息。

(二)、按照易学论。冬天分为孟、仲、季三个月,立冬与小雪两个节气同属孟冬之月,天时为亥,对应十二消息卦中的《剥卦》。《剥卦》上九爻辞曰:“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传》释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立冬时由于秋天的丰收还没过去多久,家家仓廪满盈,食物充足,故曰“硕果不食”。民以食为天,食物充足则天下安定,为官可安享其座也,故曰“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我国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在那些卿大夫之家的采邑里,为他们所有的“庶民”长年在田间劳作,饭食要由其妻儿送到田间,这些“庶民”则歇息在田间临时搭建的茅草窝棚里,这些临时搭建的歇息之所称为“庐”或“芦”。立冬时,秋收结束,田事已毕,这些劳作了一年的“庶民”才能回到自己的矮小破烂的家,与妻儿一同过冬。而那些田间的茅庐也就弃之不用了,任由田野的风把它吹破掉,故曰“小人剥庐”。“小人”指庶民百姓,“剥庐”指在田间劳作了一年的庶民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庐”被舍弃不用了。《剥卦》告诉我们冬天到了,在田间劳作了一年的人们,该回家好好休息了。立冬是我国民间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吃饺子等饮宴习俗。

(三)、按照干支论。2021辛丑年农历的十月初三是立冬交节时间,即十月初三中午12时58分37秒,按照干支历(阴历)即辛丑年己亥月己未日庚午时。立冬时太阳运行在黄道上至225度,在那一刻之前是巳时,即辛丑年己亥月己未日己巳时,己巳时(9-10:59)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时辰,与庚午时(11-13:00)相交接。所以古人把立冬的前一个时辰三个己土相逢,即称谓“立冬三个土”,土在立冬前,因此就有了农谚:“立冬三个土,春夏无干土,三冬冷到哭”。而此日丁卯时,与月己亥、日己未,形成“亥卯未”三地支合木。地支三合的力量最强,因此卯时是木气强盛的一个时间点;到卯时三合成木,代表强盛的木气欲破土而出。未是木库,己未组合是木库上加盖一层土,木代表春季的暖阳,被土盖住将出而未出。立冬交节时间在庚午时,而卯时已形成强大的木气,木代表春季,所以就称谓“春在立冬前,必定是丰年”;此指气候特征而言,预示着今年的冬季最冷的天气会出现在大寒之前,整个冬季的气候特征往前推移。立冬日己巳时,为己亥月己未日己巳时,是三个己土相逢;时间到午时,立冬节气开始交节。然而面临立冬,只能用三个“己土”把强盛的木气减弱,用土消耗掉一部分木气。当三个“己土”努力把木气减弱下去之后,就到了立冬节气交节的午时。

(四)、按照五行论。冬季五行属水,万物闭藏。按照天干地支五行分布,十天干中壬、癸属水;十二地支子、亥属水。冬季有“亥子丑”分野司令,亥代表十月,子代表十一月,丑代表十二月。五行组合三会有亥子丑会水,三合有申子辰合水等。《枕中记》曰“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因为壬为天水,也就是雨水。意是立冬这一天若是壬日,就会把雨水降在冬季,预示来年的降雨比较少,高处无法浇水的农田就会因干旱而减产。但立冬逢三个己土,正与壬水相互对立,相互克制。天干己土属阴,与天干壬水(属阳)成对立限制之状,虽壬水为阳,较强势;但三个己土成库堵一水,足把壬水围在库中使其无法泛滥,预示来年春夏季节雨水较多,但有库储存。俗语“春雨贵如油”,春季雨水多,夏收作物长势就会比较好,所以“立冬三个土,来年必定收”。

(五)、按照典籍论。《地母经》对明年(壬寅年)的预示,“诗曰:太岁壬寅年,高低尽得丰。春夏承甘霖,秋冬处处通。蚕桑熟吴地,谷麦益江东。桑叶不堪贵,蚕丝却半丰。更看三秋里,禾稻穗重重。人民虽富乐,六畜尽遭凶”。“卜曰:虎首值岁头,在处好田苗。桑柘叶下贵,蚕娘免忧愁。禾稻多成实,耕夫不用忧”。《枕中记》对明年的预示“壬寅是丰年,禾稻倍收全。四季均调和,桑柘半丝蚕”。2022年是壬寅年,按照《五运六气》“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皆预示立冬三个土,明年的雨水仍然较多。《素问》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岁火太过,炎暑流行;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岁土太过,雨湿流行;岁土不及,风巧大行。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岁水不及,湿乃大行”。2021年立冬日是三个己土相逢,为土太过,木气强;立冬交节时辰为庚午时,庚为阳金,所以土木金三者多,势必导致水和火的减少。也就是说立冬那天是土和木太过,金较为平衡,水火不及。所以那一天是土太过,雨湿流行;木太过,风气流行;水不及,湿乃大行;火不及,寒乃大行。五行之中以火的力量最弱,因庚金泄掉了午火,火最弱,也就代表着寒气最强,冬季气候很冷。这说明今年冬季的气候特征,以寒湿之气为主,并伴有大风,且雨湿流行。

一年四季,春季生夏季,夏季生秋季,秋季生冬季,冬季生春季。其力量的变化过程就是从立春开始,木气生发,春木生夏火,夏火生长夏土,土生秋金,秋金生冬水,冬水生春木。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同样也是孕育春季的起点。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此时万物凋零,粮食归仓,春种秋收至此而终。在农耕社会立冬代表着农闲时节的开始,人们为了感谢今岁的收成以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就会举行各种仪式,从而产生了很多关于年景的预测方法,且有各类古书流传至今。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宜晴不宜雨”;“干净冬,必是湿年”;“立冬不分针,不如土里闷”立冬暗(阴天),禾谷倒田坎”;“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立冬有风,立春有雨”;“立冬刮北风,皮袄贵如金;立冬刮南风,皮袄挂墙根”“立冬无见霜,春来冻死秧”;“立冬雷隆隆,立春雨蒙蒙”等谚语。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观察感受,通过日积月累的经验总结,创造出一条条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立冬节气谚语。对待这些传统谚语应秉持辩证心态,既要承认这些传统中蕴含着符合现代科学知识和认知因素,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也要充分注意到这些谚语因受时代、地域、科技文化发展程度等因素,难以避免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科学性,及其局限性;特别是东西南北方位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气候变迁等因素,使之有些谚语缺失其准确性。

二、立冬补冬

立冬之时大地生气开始闭蓄,万物开始归避寒冷,进入收藏休养状态,气温下降明显。在饮食养生方面,为滋阴潜阳,少食生冷。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食物,因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而言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苦味食物,以助心阳,抗御过亢的肾水。《四时调摄笺“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2021辛丑年为“太阳湿土司天,太阴寒水在泉”。所谓在泉,就是下半年代表着冬季又湿又冷,风声鹤唳,而寒湿之气又易导致各种细菌滋生,易感染风寒和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注意新冠的流行加重。所以冬季要注意生活,人生一半烟火相清欢,一半工作伴劳心。饮食应注意少食生冷,多食一些温润厚重的食品,如大白菜、萝卜、红薯、土豆、豆腐、木耳等,这些食品中富含的维生素能有效补充人体需要。 冬季宜喝温热水,养阴同时还可润燥。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罗汉果等养阴食物,以煲汤或炖煮。立冬讲究3食2忌:即食羊肉、萝卜、黑木耳;忌熬夜、忌酗酒。

(一)、三食

1、羊肉。“立冬有食补,春来勇如虎”。自古至今我国有立冬“补冬”的食俗,在“补冬”食材中羊肉性温,抗御风寒,补身健体,适宜冬季食用。中医认为冬天吃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等作用,增加人体热量的同时对治疗虚寒病症有很大裨益。

2、萝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素称小人参,具有消食下气,利尿润肺,解毒祛痰等作用;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以及大量的植物蛋白,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出8—10倍。因此冬天萝卜成为家家户户饭桌的常客。

3、木耳。民间有“逢黑必补”之说,认为凡是黑色的食物均有滋补功效,立冬吃黑木耳的之说正源于此。黑木耳历来有“素中之肉”、“素食之王”的美称,是久负盛名的滋补品。冬季很多人易出现手脚冰凉,浑身发冷等症状,多吃黑木耳或许能够有效缓解。

(二)、二忌

1、忌熬夜。立冬时节养生应注意一个“藏”,重在“收藏”与“保暖”,宜多休息,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最忌讳熬夜,熬夜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主要伤害肝脏,若长期熬夜更不利于排毒和代谢,长期以往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2、忌酗酒。指经常大量的饮酒。酒的主要成份酒精,化学名乙醇,乙醇进入人体能产生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刺激身体内的神经系统,导致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兴奋。提倡适量饮酒,则对身体有益,能起到强心提神,助气健胃,消除疲劳,促进睡眠。但无节制地过量饮酒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延年益寿。

三、静势过冬

一静,起居保持早睡晚起。孙思邈:“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二静,情志保持恬淡安宁。寡欲少求,可使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可消除冬季产生的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三静,运动保持舒适愉悦。可在向阳地方,在晨光下锻炼,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因冬季人体免疫力下降,过量运动不但不能增加抵抗力,还易增加其他身体隐患。 

四静,静在外动在内。立冬之后需要注意保暖,温饱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古人秋天就开始制备冬衣,有条件的从立冬时就开始着裘。《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礼记·月令》云:“是月(孟冬之月)也,天子始裘”。然而冬日里是穷人最难熬的日子,缺衣少被,室陋柴薄,生活的窘迫是富人难以想象的。宋代诗人陆游在《立冬日作》中写道:“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这首诗足以令人同情,真不知他当年是怎样熬过那个冬天的。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富足安定的盛世里,不愁吃不愁穿,暖气供着,饺子吃着。今年立冬日是个星期天,可让我们充分休息,做自己喜欢的事。命运如此眷顾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旧时代人们总是说“冬天己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我现在却想说“冬天来了很好,宅家可享酒足饭饱”。让我们珍惜当下幸福地过好每一天,冬季天冷血液流动缓慢,易造成身体突发疾病。可在家进行锻炼,看看诗书,读读经典,听听音乐,练练字画,充实生活文化。有条件的可以安装跑步机,锻炼用的各种器械,宅家即可锻炼。若外出,请不要带着情绪或不适身体而出家,这样后果会很严重。


(王兴玺  辛丑年戌月)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